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(yú) 加快發展節水産業的(de)指導意見

發布日期:2024-07-23 浏覽量:1275次
字體大(dà)小:【大(dà)
分享:

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(yú)

加快發展節水産業的(de)指導意見


發改環資〔2024〕898号

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、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、水利(水務)廳(局)、工業和(hé / huò)信息化主管部門、住房城鄉建設廳(委、管委、局)、農業農村(農牧)廳(局、委):
  随着節水型社會建設的(de)深入推進,以(yǐ)節水産品裝備制造、節水管理服務咨詢等爲(wéi / wèi)主要(yào / yāo)内容的(de)節水産業規模不(bù)斷擴大(dà),已成爲(wéi / wèi)新質生産力和(hé / huò)綠色經濟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組成部分。加快發展節水産業,對于(yú)形成節水型生産生活方式,提高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(yào / yāo)意義。爲(wéi / wèi)全面貫徹黨的(de)二十大(dà)精神,深入踐行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治水思路,以(yǐ)節水産業發展推動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,提出(chū)以(yǐ)下意見。
  一(yī / yì /yí)、總體要(yào / yāo)求
  以(yǐ)習近平新時(shí)代中國(guó)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(wéi / wèi)指導,實施全面節約戰略,堅持政府作用和(hé / huò)市場機制協同發力,推動節水産業市場供需兩端有效銜接,促進科技創新和(hé / huò)産品裝備有效供給,以(yǐ)節水産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持續提升。到(dào)2027年,節水産業規模達到(dào)萬億,培育形成一(yī / yì /yí)批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(rén)企業,初步建立以(yǐ)企業爲(wéi / wèi)主體、市場爲(wéi / wèi)導向、創新爲(wéi / wèi)動力、産學研用相結合的(de)節水産業發展格局。到(dào)2035年,培育一(yī / yì /yí)批百億級龍頭企業,節水技術工藝、産品裝備制造和(hé / huò)管理服務達到(dào)世界先進水平,節水型生産生活方式全面形成。
  二、激發節水産業發展動力
  (一(yī / yì /yí))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。加強省、市、縣三級行政區用水總量和(hé / huò)強度控制指标管理,強化政府節水責任,發揮用水戶節水主體作用。水資源嚴重短缺地(dì / de)區、地(dì / de)下水超采地(dì / de)區應當嚴格控制高耗水産業項目建設,禁止新建并限期淘汰不(bù)符合國(guó)家産業政策的(de)高耗水産業項目。建立科學合理的(de)節水評價标準,新建、改建和(hé / huò)擴建項目應滿足節水标準要(yào / yāo)求。健全水資源監測體系,嚴格取用水監管。建立多部門聯動執法機制,嚴肅查處違法取用水行爲(wéi / wèi)。
  (二)強化重點領域節水管理。推動全國(guó)年用水量規模以(yǐ)上(shàng)的(de)工業和(hé / huò)服務業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。加強重點用水單位監管,開展重點行業水效對标達标。從嚴控制洗浴、洗車、洗滌、賓館等高耗水服務行業用水,積極推行水循環、梯級利用。積極發展節水灌溉,推動節水灌溉工程設施建設,灌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節水技術标準。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,積極推進非常規水開發利用。推動公共機構和(hé / huò)場所節水改造,新建、改建、擴建公共建築應當使用符合國(guó)家标準的(de)節水産品,優先采購使用一(yī / yì /yí)級水效産品。
  (三)健全節水法規标準。積極落實《節約用水條例》,鼓勵各地(dì / de)因地(dì / de)制宜制定出(chū)台地(dì / de)方節水法規,完善地(dì / de)方節水制度政策體系,夯實用水主體責任。加快研究建立節水統計制度。圍繞節水産業構建國(guó)家、行業、地(dì / de)方、團體和(hé / huò)企業等不(bù)同層級的(de)标準體系,加快節水标準制修訂,推動節水标準與國(guó)際标準銜接。建立用水定額動态更新機制,完善終端用水産品水效等級标準,加快制定一(yī / yì /yí)批引領節水産業發展的(de)技術、工藝、裝備、檢測、評價、管理和(hé / huò)服務等标準,鼓勵企業制定更加嚴格的(de)企業标準。
  (四)完善節水市場機制。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和(hé / huò)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,合理确定階梯水量。全力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,積極推行分檔水價,健全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(hé / huò)節水獎勵機制。健全完善非常規水開發利用相關市場機制,促進非常規水市場化交易。完善用水權制度體系,因地(dì / de)制宜推進流域間、地(dì / de)區間、行業間、用水戶間等多種形式的(de)水權交易。
  三、強化節水産品裝備供給
  (五)推動節水産品裝備升級換代。支持企業加大(dà)研發、設計和(hé / huò)生産,構建從基礎原材料到(dào)終端消費品的(de)節水産品裝備供給體系,推動節水産品裝備制造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。定期發布《國(guó)家成熟适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》《國(guó)家鼓勵的(de)工業節水工藝、技術和(hé / huò)裝備目錄》,制定國(guó)家節水産品認證目錄并納入綠色産品認證與标識體系。推廣先進節水裝備和(hé / huò)産品,推動大(dà)規模節水設備更新和(hé / huò)消費品以(yǐ)舊換新,加快淘汰落後的(de)用水産品和(hé / huò)設備。持續推進用水産品水效領跑者遴選等工作,樹立節水産品水效标杆。
  (六)加強節水産品質量監督管理。嚴格落實節水産品質量監督檢查和(hé / huò)水效标識管理制度,強化節水産品質量抽查,督促節水産品裝備制造企業嚴格按照技術标準要(yào / yāo)求組織生産,依法打擊水效虛标、認證結果造假等行爲(wéi / wèi)。加強節水産品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,依法依規完善節水産品生産企業信用記錄,強化産品質量信息公開。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,加大(dà)對失信企業的(de)懲戒力度。
  四、創新節水管理服務模式
  (七)大(dà)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。在(zài)高耗水行業和(hé / huò)領域全面推廣合同節水管理,鼓勵探索節水管理模式創新。在(zài)政府機關、學校、醫院等公共機構采用購買服務、托管等模式開展合同節水管理。在(zài)寫字樓、商場、機場、車站等公共建築,鼓勵采用社會資本參與方式開展合同節水管理。推動高耗水服務業開展合同節水管理改造。在(zài)火力發電、鋼鐵、紡織、造紙、石化和(hé / huò)化工等高耗水工業企業及園區,強化水平衡測試服務,推廣使用再生水,因地(dì / de)制宜配套建設海水淡化工程,推進冷卻系統節水改造、工藝流程再造和(hé / huò)智能系統管控,探索實施合同節水管理。拓展高效節水灌溉、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和(hé / huò)水環境治理等方面市場,創新合同節水管理模式。促進節水企業與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合作,培育一(yī / yì /yí)批提供節水設計咨詢、系統集成、設施建設、運營管理、數字化改造等綜合解決方案的(de)第三方服務企業。
  (八)強化用水計量監測管理。完善取用水計量監測和(hé / huò)量值溯源體系,加強供用水精準計量管控。推動供用水在(zài)線計量體系,對不(bù)同水源、不(bù)同用途的(de)水應當分别計量。推動供水企業開展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。在(zài)高耗水企業、工業園區、大(dà)中型灌區等開展用水智能化管控。強化數字賦能,促進物聯網、人(rén)工智能、數字孿生等技術與水系統管理技術深度融合,探索建立“互聯網+節水管理”典型應用場景,實現用水精準控制。加快國(guó)家水資源計量站建設,推動取用水計量設施定期核定、校準工作,提升用水計量管理水平。
  五、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
  (九)積極培育節水重點企業。着力推動節水企業的(de)孵化、培育和(hé / huò)壯大(dà),加大(dà)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培育力度。推動形成一(yī / yì /yí)批創新能力強、管理水平高、具有國(guó)際競争力的(de)節水産品設備生産企業和(hé / huò)服務企業,在(zài)節水設計研發、産品裝備制造、工程建設、管理服務等領域形成一(yī / yì /yí)批龍頭企業,打造一(yī / yì /yí)批影響力大(dà)、帶動作用強的(de)産業品牌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(de)産業鏈主引擎作用和(hé / huò)聚合輻射效應,強化産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,營造不(bù)同所有制企業、大(dà)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(de)良好産業生态。遴選一(yī / yì /yí)批重點用水行業水效領跑者,推動企業對标達标,提高用水效率。
  (十)鼓勵節水産業集群發展。鼓勵各地(dì / de)結合自身需求和(hé / huò)優勢,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(de)節水産業集群。在(zài)創新要(yào / yāo)素集聚、制造業基礎雄厚的(de)地(dì / de)區,大(dà)力發展節水裝備制造産業集群。在(zài)西北幹旱地(dì / de)區、南方多雨地(dì / de)區以(yǐ)及黃河流域高耗水産業聚集地(dì / de)區,分别圍繞節水灌溉、裝備制造、調蓄防澇、工業節水改造等,培養形成一(yī / yì /yí)批專業化節水服務企業。支持有條件的(de)地(dì / de)方建設節水産業園區。
  六、推動節水産業科技創新
  (十一(yī / yì /yí))鼓勵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。支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龍頭企業、行業協會等開展節水基礎研究和(hé / huò)應用技術創新,推動卡脖子(zǐ)核心技術攻關,強化節水技術系統集成。圍繞行業技術難點加強協同攻關,着力突破有機廢水和(hé / huò)高鹽廢水處理與循環利用、高效冷卻、高性能膜材料、高效催化劑和(hé / huò)綠色藥劑、熱力和(hé / huò)工藝系統節水、洗滌節水、智能監測與優化控制、非常規水利用等關鍵共性技術。做好行業節水關鍵核心及基礎共性技術知識産權戰略儲備,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和(hé / huò)運用。建立全國(guó)性的(de)節水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平台,推動節水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(hé / huò)推廣應用。
  (十二)深化技術創新能力建設。發揮國(guó)家級科技創新平台、國(guó)家重大(dà)創新基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相關行業科研院所作用,建設節水科技創新中心、實驗基地(dì / de)。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(dì / de)位,鼓勵企業“揭榜挂帥”,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節水國(guó)家科技計劃項目。加強節水、非常規水利用、節水裝備制造等相關學科建設,鼓勵企業、科研院所和(hé / huò)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,培養節水學科應用型人(rén)才。
  七、加強節水産業支持保障
  (十三)強化财稅金融支持力度。利用中央預算内投資既有專項資金,對符合條件的(de)水污染治理、水資源節約等項目予以(yǐ)支持;利用中央财政水利發展資金,鼓勵節水産業發展和(hé / huò)技術創新。落實好國(guó)家現行稅收優惠政策,鼓勵節水技術創新、裝備制造及産品的(de)綠色消費。中央财政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方政府聯動支持用水消費品以(yǐ)舊換新和(hé / huò)高效節水器具普及。推廣“節水貸”融資服務,探索推廣取水權、排污權等權益類抵押模式,加大(dà)對節水産業的(de)信貸支持。支持符合條件的(de)節水企業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等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(dào)。
  (十四)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台。鼓勵有條件的(de)地(dì / de)區開展多種形式的(de)節水産品裝備展銷會、交易會和(hé / huò)技術展示會,宣傳推廣成熟适用節水技術,爲(wéi / wèi)節水企業交流先進節水技術、深化對接合作搭建平台,激活節水産業供需市場。引導外資和(hé / huò)民營資本加大(dà)對節水産業投資。鼓勵有條件的(de)科研機構和(hé / huò)高新企業更好參與相關國(guó)際水事活動,開展境外節水技術咨詢、工程建設和(hé / huò)運營管理等技術、産品和(hé / huò)服務合作,服務共建“一(yī / yì /yí)帶一(yī / yì /yí)路”高質量發展。
  (十五)強化節水宣傳引導。結合世界水日、中國(guó)水周、全國(guó)城市節水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,采取多種形式,廣泛深入開展宣傳工作,強化節水科普,做好節水培訓,推廣節水産品和(hé / huò)節水産業發展典型案例。将節水納入國(guó)民素質教育和(hé / huò)中小學教育活動,加強國(guó)情水情教育,培育全民節水意識和(hé / huò)文化。充分發揮輿論監督、社會監督作用,營造全社會惜水愛水節水的(de)良好氛圍。

國(guó)家發展改革委

水  利  部
工業和(hé / huò)信息化部
住房城鄉建設部
農 業 農 村 部
2024年6月25日


上(shàng)一(yī / yì /yí)篇 : “把脈問診開良方”工業節能... 下一(yī / yì /yí)篇 : 關于(yú)組織推薦綠色技術的(de)通知
往期 新聞

關注或聯系我們

咨詢熱線:0471-3290577

聯系我們
京ICP證000000号 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0429号 網站地(dì / de)圖 技術支持 國(guó)風網絡
友情鏈接

内蒙古成爲(wéi / wèi)電能服務有限|成爲(wéi / wèi)電能|能耗在(zài)線監測|環保治理設施智能監測|電力需求側管理